昨晚看完了宿敌,又看了下众多影评,发现众说纷纭。基本上“双重人格”这个说法已经是被大部分人接受了,但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设定,大家还没有个统一的说法。

①片子当中,哪些部分是现实,哪些部分才是幻想?


②Anthony,Adam哪个才是主人格?怎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各自的人格?


这两个问题关系密切,按常理来说,主人格经历的是真实,次人格是幻想,但宿敌里面却难以用这样简单的方式去解答,无论是哪个人格都有明显的在现实里存在的根据,又无论哪个人格都有部分情节让人觉得根本不应该是真的,如果两个人格都是真的,那么最后如何做到同时出现于车祸中与家中呢


但也许这片压根就不是双重人格,而是三重人格呢?


这个第三重人格,就是梅拉尼·罗兰所饰演的Mary,Adam的恋人。




我这么说虽然可能意淫的味道过重,但这个想法不是无缘无故瞎猜出来的。理由如下:

1.Mary的形象颇为神秘,不苟言笑,少言寡语,尤其和Anthony的妻子Helen这个角色比起来,显然后者更像一个现实里的人。

2.Mary从未有跟两个人格外的第三人有任何肢体及语言接触。虽然Helen也没有,但根据他妈妈的那句台词【You have enough trouble sticking with one woman, don't you?】可以判断Helen并不是同样主角幻想出来的人格,这句话也可能在暗示男主角现实里其实只有一个女人,当然你也可以说也许他妈妈也是他幻想的呢?但那就太扯蛋了根本不可能,因为几乎任何电影都可以解读为所有剧情都是主角幻想出来的。

3.那么为什么虚拟女人是Mary而不是Helen呢?首先,虽然两人都没有与第三人接触的情节,但Helen至少还有几个单独的镜头(比如去找adam的那段),而Mary则是完全依附于男主角的存在。其次,如若将Mary假设为虚拟人格,那么整个故事会显得合理很多,很多不能解释的现实幻想问题都能解释了,后面详写。所以,在第三人格论成立的情况下,Mary的可能性比Helen要大的多。



--------------------------------------------------------------------------


下面,就可以解答第一个问题了:蜘蛛,最后的广播,以及两种人格相遇(包括通话)的情况下是幻想,其余皆为现实。

更为具体的说,Mary和Anthony同时出现的剧情是幻想,Mary和Adam同时出现的剧情也是幻想,Adam和Anthony同时出现的剧情也是幻想。

接下来让我们按时间顺序统计人格相遇出现的场景:


第一次:Mary和Adam在自己的房子里,说话,啪啪啪

第二次:Mary还是和Adam在自己的房子里,说话,啪啪啪

第三次:Anthony在家里,接到Adam的电话

第四次:Adam在学校,接到Anthony的电话

第五次:Mary去上班,Anthony尾随。

第六次:在旅馆,Adam和Anthony决定互换身份

第七次:Mary和Anthony开车去旅馆,说话,啪啪啪,吵架,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车撞了。


而这七次幻想,又有不同。第三次,第四次,第六次,虽说有幻想成分,但现实中是同样发生了的。

第三次第四次在幻想中是在与对方打电话,现实里则是男主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当然,电话有没有声音只有男主角一个人知道,所以也不会有第三人察觉出异样。

第六次则颇为有意思,在幻想中,两个人是进行了身份互换,而现实里,是男主角一个人去了旅馆,然后在脑内进行两个人格的斗争。

而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五次,第七次。则是完完全全的幻想,所有的剧情都是男主角脑子里构想的,现实世界完全没有发生过,没错,也就是说,只要有Mary的片段,都是完完全全的“白日梦”


那么这时候,关于我之前提出的问题就有了解答,如何做到分身同时与妻子和情人在一起的呢?答案是两个剧情,一个是发生于现实世界中的故事,而另一个则是脑中两个人格发生的事情,而第二天的广播也只是男主角的幻听。由此再回过头看全片,现实与幻想的交织已不存在矛盾。

--------------------------------------------------------------------------------------


经过上面的思考,第二个问题也有了答案:Anthony是主人格,Adam是次人格。

两个名字,都是在现实里存在的,将剧情梳理后我们就可以得知,Anthony St. Claire是男主角作为演员的名字,这是大概六个月前的事情(由保安对话可得知),在那之后,由于妻子的怀孕,母亲的反对,加上事业的不顺利,男主角放弃了演员事业当起了一名历史教师,这时候他把作为老师的名字却改成了Adam Bell ,至于原因我们则不得而知,Adam这个次人格也是在这时候产生的。

而哪个才是本名呢?我倾向于Anthony是,毕竟不太可能都已结婚了还是以假名告诉妻子。

在男主角身份为“历史教师”时,也就是说人在学校时,人格为Adam,其他时候,人格转为Anthony。两个人格彼此不知道对方存在,也不知道对方人格经历的事情,但是潜意识里是知道的(Adam对保安说“六个月”就是一个体现。)两个人格也就这么各司其职,扮演什么角色时,就是什么人格。

如果不是出现了意外,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就会这么一直下去,直到男主角老死。就是这个意外的出现,让两个人格开始不再各司其职,而是走向混乱

Adam在学校里被一个陌生男人认出来了,并告知有个演员身份的男人很像他,在这里,Adam知道了Anthony的存在。

而第二个意外,是妻子去学校,很多人驳斥人格说的最大理由便是,既然是两个人格,为何妻子在见到Adam时会那么吃惊?并且回来后对Anthony说“我看到了个和你长得一模一样的男人?”,其实这一段并非人格论漏洞,反而是最大支持之一,妻子在见到Adam时的惊讶,在一开始时并非“怎么会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而是“我老公怎么好像不认识我?”因为结局的台词就可知道,妻子是知道男主在学校工作的。而在她拨通电话的一瞬间,Adam刚好消失在建筑物背后,这便是人格分裂的最直观体现,因为导演完全可以让Adam在Anthony声音出现之后再消失于镜头,那样便可以彻底的驳斥掉人格论。而女主此时也开始以为,真的是有和男主角一模一样的两个人。而也就是因为女主回去后对Anthony说的话,在这里,Anthony知道了Adam的存在。(之前对他而言,那不过是一个路人甲)

之前说了,Anthony是主人格,非学校的地方,都是以他的身份应对,也就是说,电影一开始接母亲电话的,是Anthony而不是Adam,但在中段时,与母亲交流的人格却变成了Adam,而母亲并不知道这件事,她以为依然是在与Anthony说话,所以他才说男主角喜欢吃蓝莓派想当演员,这些都是Anthony的特点,这也是Anthony才是主人格的铁证。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因为男主角的脑中,正在以一个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次人格Adam,转化为主人格。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很可能就是与那个蜘蛛有关,蜘蛛的意向代表男主角的欲望,而Anthony便是追求欲望的那一个人格,但她的妻子却因此愤怒,于是在男主角内心里,Adam占了上风,并逐渐压制Anthony。

根本的改变,就是发生于旅馆时的情节,两人交换身份所暗指的,便是主次人格的彻底转换。这时候Anthony问Adam“你有没有和我妻子上床?!”他之所以支支吾吾回答不出,便是因为事实上,潜意识里他知道他的确上了,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同一人。

而最后,在幻想世界里,Mary和Anthony一起坐上了开往旅馆的车。随着车毁人亡,代表欲望的两个人格彻底毁灭。男主角的人格也就只剩下了一人,从此那个Helen的丈夫,母亲的儿子:Anthony不再存在,完完全全变成了Adam Bell。在现实世界里,妻子也发觉了这一点,丈夫将戒指摘了下来,还特意给了个眼神的特写镜头,她也察觉到了,那个让自己不安的Anthony已经改变或者消失,这未必是坏事,所以她默默接受了丈夫的转变。


那么,这是否代表男主角的生活就此走上了正轨?如果电影在这里结束,答案是肯定的,但当第二天,Adam从信封里拿出了开场那个脱衣舞俱乐部的钥匙,作为欲望的蜘蛛又再次出现时,说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Adam又将变为Anthony,而第二个Adam又会出现,就如同开场Adam所说:this is a pattern...that repeats itself throughout history.

-------------------------------------------
最后,说说对电影本身的看法,虽然我惊讶于导演对于”里层“故事的用心之深,但“表层”的故事却太空洞简单,浪费了配乐镜头营造出的这么好的一个气氛。我很喜欢丹尼斯·维伦纽瓦的囚徒和焦土之城,但这一次有些太过故弄玄虚,所以只给三星。

另外,我觉得这片最难以理解的,其实不是人格分裂,现实非现实的问题。

而是那个男人,到底是怎样的牛逼记忆力,才能把一个离摄影机七八米远,才出现了一秒不到的龙套演员的脸给记住的?

宿敌Enemy(2013)

又名:心敌(港) / 双面危敌(台) / 一个敌人 / An Enemy / Enemy Within

上映日期:2013-09-08(多伦多电影节) / 2014-03-14(加拿大)片长:91分钟

主演:杰克·吉伦哈尔 梅拉尼·罗兰 莎拉·加顿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编剧:若泽·萨拉马戈 José Saramago/哈维尔·古隆 Javier Gullón

宿敌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