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对这个题材,这个选角都是很期待的,昨天临睡前发现出资源了,每一集又只有20几分钟,就干脆一次性刷完了。前面几集看的时候只是有点无语,但是越到后面就越觉得难受,看完感觉有点被自己居然熬夜刷完这种剧气到。
我主要从两方面说自己的感受。第一个是从剧本身的角度。
1.刻板的校园剧人物形象:成绩优异的边缘人女主,腹肌瞩目约p无数内心善良的万人迷体育生,家境富裕成绩优异缺失亲情的外冷内热男……诶这不是性爱自修室吗?此外喜欢戏剧和喜欢科技也是经典的校园配角人设,印度裔家长那一定是非常保守并且会引发与女主冲突的,心理医生一定会被质疑但是总会最终振聋发聩拯救迷途羔羊的,女生们一定会有一个路人都看不起的同性恋男闺蜜的。也不是说不好,就是这设定真的是非常工(简)整(单)。
2.恋爱线发展,虽然猜到剧情真的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我真的是看了两三集就断定,欢喜冤家一定是会和解的,第一眼高不可攀的男神十有八九会陨落为自己也有难处的正常人,所以我当时猜测Devi会和Ben在一起。最后结局没有砍断跟Paxton的线,但是等等这不又是性爱自修室?
3.家庭线,这可能是本剧想表达的一个核心,整个剧的冲突都是围绕Devi放不下、不愿意面对父亲死去的事实而产生的。但是对于这个痛点如何去修复去和解,其实没有讲得很清楚,我们只看到Devi不断地闪回父亲的过去,又不断地暗示自己回避记忆,甚至在最艰难的演奏竖琴时,她也是最终自己从回忆里溜过去了并且感到庆幸。我曾经以为她会跟幻想的父亲有更彻底的沟通或冲突或和解,但是也没有,这让父亲前期偶尔冒出来对话的剧情有点虎头蛇尾?最后最后,是在最后一集,经朋友一句话点醒,然后戏剧最大化地赶去完成与父亲的道别,然后顺理成章地和母亲和解。个人感觉剧本的中心应该在于通过走出父亲死去的阴影,修复现有的家庭关系(即母亲),但是截止季终除了非常工整的互相道歉(那段我也流泪了)提供了心理医生所说的发泄点,家庭矛盾并没有解决:母亲和女儿都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并不愿意为对方改变,回不回印度的问题也不了了之。当然为了剧的延续也为了政治正确,Devi是一定会留在美国的。但是这个家庭主线整个就讲得非常流于形式,没有太多动情之处。
4.朋友线,可能算是我比较接受的一条线了。虽然一样还是非常典型的冲突修复剧情:女主一定会因为一念之差,造成一个小错误,并且这个错误一定会越滚越大,最后把朋友们都得罪掉,然后真心悔过,最终获得朋友的原谅,参见性爱自修室,参见skam,参见皮囊。但是总的来说我感觉这条线完成度还是挺高的,冲突起源典型且合理(Devi确实差点上床并且强烈感受到来自朋友的羡慕崇拜),中期她头脑发热做的那些抛弃朋友的事也足以引发不满,最后朋友也是因为真正了解Devi,不忍看她因为迷失而错过与父亲道别所以前来说服她,是真朋友所为。而Devi在理智的时候也总能很准确地指出朋友症结所在,也总能歪打正着地帮朋友修复亲情、收获爱情,这与她头脑灵活的学霸形象相吻合。所以这看起来是一条合理健康的故事线。
5.副线里面最令我动容的是Eleanor和她母亲的感情发展。虽然也走不出“抛弃你一次的人就会抛弃你两次三次”的定律,但是可能是这个妈妈从头到尾没有一点好的作为让我对Eleanor产生了更多的同情?反正看到她原谅母亲并带她看自己的彩排的时候,感觉到她对母亲的依恋并希望她能以自己为傲,然后母亲走掉了还是挺心疼的……
6.Devi表姐Kamala的感情线算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剧情了?首先这个女生的设定就是不了解很多美国风俗习惯,但是偷偷谈了个男朋友也上了床(?),如果说见相亲对象前还因为家庭传统的压力要分手可以归因为印度的保守传统,那么第一次见面吃了顿饭就迅速沉沦果断分手的剧情也确实非常美国了,并且最后相亲对象还对此表示认可,这也正面暗示了他们与本土年轻人价值观的趋同:我想找的就是这种开放的坏女孩而不是木讷的本土乖乖女。
7.片中一个让我产生共鸣的细节:Ben在模拟联合国被Devi莫名其妙反水狂锤之后,在车上没有生气发火,反而是不断在想:是不是我昨晚做了啥冒犯举动?做了什么让她误解的事?也许是他因为喜欢Devi才这么想,然而不得不说我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朋友突然生闷气,前任突然冷暴力,不会想着回敬或者发火,而是会自我怀疑哪里做错了,哪里说错了,怎么弥补修复……就很心疼Ben(可能也是在自怜)。
第二个是从剧本外政治正确和个人的感性想法的角度。从选角上确实非常符合当下的政治正确了,印度裔女主,亚裔女主好友、女主好友的男朋友、女主表姐的前男友,黑人血统的同性恋女主好友,有外貌缺陷的男神妹妹,甚至男神的设定都有亚裔血统。主要少数群体基本齐了。但是作为一个亚洲人,或者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疫情原因最近在外网看到太多太多对中国人谩骂侮辱的言辞以至于我可能比过去更敏感,我看这部剧时时不时就觉得很不舒服,当然你也可以把它归因为我没有民族自信什么的,反正我确实就是很不爽。这包括:
1.对印度裔的定位:中老年印度裔闭塞、腐朽,比如Devi的妈妈,像关禁闭、收手机这些就不说了,甚至明知道Kamala有男朋友,既不反对或戳穿,又煞有介事租挂钟迎接富豪提亲,对心理咨询嗤之以鼻“你们白人那一套”(当然后面必须紧接她最终还是接受建议并走出了困境的剧情)。年轻一代亚裔经历了美式文化的熏陶,逐渐被同化,比如Devi就是不屑于印度传统保守观念、性格上比较直爽豪放,并且培养了理性思辨能力(所以)最终处理好了和好友关系并收获了两男主芳心。对于中间过渡的印度裔,如Kamala这种,就是更加摇摆不定,有那热爱自由的心没那胆的怂包形象。
2.关于印度裔对传统的回归,剧中几个剧情的处理都是很戏谑的。在参加印度节日那一集,Devi的印度裔朋友从嘲笑传统节日转变为诚心参与,是因为得到了美国原住民同学的启发;Devi对传统服饰好感倍增是因为男神称她穿得好看;而在Kamala的相亲中,是更加讽刺的完全因为陌生对象的颜值和几句聊得来的话,就基本接受了家里的婚姻安排。
3.关于向美式三观的靠拢。上一点也提到,Kamala的这种一见钟情迅速甩人的操作本质上就很美式戏剧化。此外,剧中其实给死去的女主父亲一个很正面的形象,他反驳妻子对女儿的苛刻批评,制止女儿对母亲的无礼谩骂,他包容、尊重、乐观,与美国标榜的自我形象相称,更重要的是他努力来到美国生活并热爱这里的一切,是他给了女主在美国长大的机会,变得独立、有主见、有个性。
4.关于剧中的亚裔,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正面形象。比如Kamala的前男友,前面对女朋友一百万个不放心,爬屋顶爬树幽会,后面怕女主妈怕得要死,被甩后还要配合女朋友瞒着情敌偷溜。比如Eleanor妈妈,落魄地在餐馆打工,为了演剧为了自尊随时抛下孩子,讲话口无遮拦。比如Eleanor男友,在女孩们绝交后再见面的时候也是懵查查的状态。哪怕是全剧最正常的Eleanor,也不配拥有理性自省的头脑,最后还是Devi一言惊醒梦中人让她认清了自己真正热爱着戏剧表演。
5.黑人血统同性恋好友算是编剧最友好的了,一路出柜都没有障碍,对女主发了一顿脾气还能收获一个女朋友,能在学校搞烘培专场的上层黑人家庭妈妈当然能理智说服自己尊重女儿的性取向。此外,黑人心理医生被女主妈妈嫌弃为“你们白人的那一套”,也挺有意思的。
6.剧中的白人形象:万人迷体育生,缺爱富家优等生,外貌缺憾却有自己事业、三观也正的体育生妹妹,以及抛开教科书独辟蹊径授课、约定时间和家人通视频的历史老师。可以算负面形象的Ben父母,也算是刻板的白人精英群体,生意至上、享受生活,停留在嘴上的陪伴,却总能获得儿子的理解,正所谓富人的孩子早当家,Ben能成长得这么优秀真是令人羡慕。
总的来说,从理性上,我给本剧打三星,感性上只能打一星。这篇观感断断续续写到现在已经是睡一觉起来又到下午了,气消了不少,可能半夜神志不清想东西也比较偏激。无论如何想到的都写出来了还是分享交流一下吧。
最后多说两个伦理上的疑问点:
1.Ben的女友虽然很塑料,也只是因为看上他有钱勾搭上的,但是在Ben未分手的时候就两次想要吻devi,而Devi最后也主动吻了他,这种行为可以接受吗?
2.我们现在经常探讨性解放和性自由,性交也许不应该成为一个人道德和素质的衡量标准。那么对Devi表姐这种一见钟情后从精神和肉体上都迅速背叛男友,但是勇于开诚布公,马上一刀两断的做法,又如何评价?

好想做一次 第一季Never Have I Ever(2020)

又名:我从来没有

主演:麦特里伊·拉玛克里斯南 李·罗德里格斯 雷蒙娜·杨 嘉伦·李 

导演:特斯塔姆·莎佩罗 琳达·门多萨 卡比尔·阿克塔 阿奴·瓦利亚 编剧:敏迪·卡灵 Mindy Kaling/朗·费希尔 Lang Fisher/艾瑞克·奥雅玛 Erica Oyama/马特·沃尔伯顿 Matt Warburton/Justin Noble/Amina Munir/Chris Schleicher/Akshara Sekar

好想做一次 第一季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