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又是憧憬了两天,期待着有什么好的消息,或者至少是有个消息,要么是自己吓唬自己,要么是自己欺骗自己,然后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点开网页的时候,内心忐忑得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都三十好几的人了,难得保有那一份少不更事的纯真。

纪录片《我的抗战》两大招牌一个是崔永元,一个是版画风格的动画版“口述历史”。版画曾是当年激励民众抗战斗志的宣传手段,运用到纪录片中不仅可以做到补足影像缺失,还可以放大故事细节让片子更好看。作为总策划的崔永元才是活版画,他反复强调,《我的抗战》最重要的不是重新书写抗战史,也不是要重新认识抗战,只是要反映抗战背后每个生命个体的真实感受和故事,是一次“更接近口述历史”的纪录片尝试。所以他和他的团队历时8年采访了3500个人,收集的口述历史影像超过200万分钟、纪录影像超过200万分钟、历史老照片超过300万张,而《我的抗战》只是阶段性成果,早前曾选取了上百位跟共和国历史相关的老人制作了20集的《我的祖国》,随后还会有50集的《我的抗战2》跟进,很显然,做了15年电视的崔永元和“口述历史”卯上了。
“口述历史”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美国早已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式,凤凰卫视多年前就有尝试,但内地官方电视台却很少采用。而启发到崔永元的,是2001年前后他造访日本NHK电视台的片库和早稻田大学,发现这两座机构完整地保存着关于中国的文献和口述历史采访,从中国56个民族的发展史到崔健的纪录片应有尽有。当时还患有抑郁症的崔永元很受刺激,他认为这样的“影像史记”很有意义,而首先选择抗战历史题材也是兴趣使然,“不能再等了,那些人太老了,他们年纪太大了,他们慢慢地在失去记忆。”当然失去的不仅仅是记忆,比如《我的抗战》中第二集的《八百孤军》,也就是传说中的淞沪抗战的“八百壮士”,做这个片子的时候还有一直隐瞒真实身份的王文川等3人在世,做完之后,就只剩下一人,如果再迟到一步,历史就失去了口述者。
虽然崔永元和导演曾海若强调《我的抗战》不承担表现大历史的功能,只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细节叠加出来的,把判断的权利交给观众,但是不难想见,因为抗战史涉及的敏感话题还是难免会受到限制,而有关国民党老兵在整个抗战史上的作用自然迥异于传统的历史教科书,虽然近年有关“中国远征军”题材的内容不断还原或者戏剧性重述,但历史真实还是缺乏有效的口述实证以及官方认定。《我的抗战》在这个层面做到了最起码的“原始展开”,而像王文川这样在当年立下战功的抗日英雄,却要隐瞒自己的身份,甚至面对自己的子女隐瞒过去的历史,整个人都变得性格暴躁脾气古怪,最后哭倒在四行仓库旧址团长谢晋元雕像前,这样的故事要比中学教科书上塑造的英烈更有饱满的人性厚度。
整个32集下来,其中超过20集是国共两方老兵同时出现,与《在延安长大》、《敌后武工队》、《百团大战》对应的包括《八百孤军》、《第五战区》、《雾都茫茫》、《松山之战》等几集,就是国民党老兵亲述当年他们在正面战场的遭遇,尤以《松山之战》最为感人。开篇即引用参加过缅北战争亲历野人山撤退的诗人穆旦的著名诗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这其中有可以想象的野蛮的近距离肉搏,也有难以想象的残酷的非战斗减员。这一集不仅有李高才、张羽富、阎启志这样参战的老兵,也有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的儿子卫道然,还有日方当年113联队的上等兵早见政则等全方位参与讲述,而本以为很容易就能拿下的小山头松山,却因为矿工出身的日军让整座山布满暗堡,虽然美国出动空军战斗机把松山上的松树炸得一干二净,但无奈日军仍控制高地主峰,无奈只有通过步兵肉体一米一米推进,而日方连慰安妇都光着身子出来丢手榴弹。最后通过挖通道填炸药坑道爆破,蒋介石下军令状贴身拼刺刀两天两夜才最后拿下。因为版画和动画,这些早被遗忘的历史细节的呈现都相对容易了。
真正能上到教科书和拍成电影的得以流传的抗战英烈少之又少,况且更多是被塑造的难见血肉,所以一般想象这些出生入死的英雄都该是高大威猛的,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些云南边境上的老人们看起来都是孱弱老迈,当然这还都是幸存者,按照他们的讲述,那些尸骨无名的失踪者被家属讲起来都是“被野狗吃了”,所以这样的历史真实难免让人唏嘘。“重把密密的原始展开”同样取自穆旦先生的诗,“你们死去为了要活的人们的生存”,但“如今却是欣欣的树木把一切遗忘”。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我的抗战》只不过是试图把“过去”用一个个原始的生命个体加以还原,而在制作过程中引入的配乐、版画、动画把细节放大,因为细节本就是原始历史中“密密”的部分。

我的抗战(2010)

主演:崔永元 

导演:曾海若 鄢郁 刘元 张东 李戎 伍安生 赵慧 罗铮 编剧:鄢郁

我的抗战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