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匪绑走了你的女儿并且威胁你把一个无辜的女人做有罪裁定,你会怎么做?这不是对人良心的拷问,而是看你是否能把一道简单的黑白选择题,扩展出无限的选项。
整部片子,其实都是这样的思路,好似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a和b两个选择:救女儿、还是救无辜的女人?绑匪说不准报警,是乖乖听话、还是奋起反抗?但是主角总是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选项,提出新的条件,而每一次谈条件,就为绝处逢生增加了新的筹码。给自己增加选项,是一种思维方式。他不仅仅能看到眼前的限制条件,还能给自己创造出突破限制的玩法。
曾看到过描写凯撒的一次绝处逢生。凯撒率领的罗马军被敌军围困在一个湖中岛,接连下了好几天的雨,让河水上涨,罗马军被围困在湖中岛上,缺粮缺补给,眼看着就要不行了。敌人只是等着时间,慢慢拖延,想要耗死罗马军。似乎此时摆在你我面前的,就是一套生或死的选择题。要么投降敌军,要么不投降,直到自己弹尽粮绝。
而故事的结尾,凯撒化劣势为优势,偷偷挖了一条河道将河水引向敌人的大本营。原本被包围的凯撒军队反而成了包围者,最终一举歼灭敌人。
这个故事的出处我找了好久也没找到,不论细节怎样,它提到的思维方式正是给自己创造选项。
回到电影本身
在绑匪提出要求后,催眠师先尝试去通知法警,他给自己创造了第1个选项,就是去尝试联系警察,虽然失败,但由此他获知了第1个信息,绑匪可以通过视频监控他一举一动。因此,他的选择是到市内以后,就用一个咖啡罐挡住藏在屋里面的隐形摄像机,这也是他为自己创造的第2个选项,由此,也产生了第2条信息,他发现咖啡罐被人挪开了,也就是陪审团中有绑匪的人。
正是在一次次创造选项的过程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催眠师的反抗计划才从雏形到完备。姑且不说电影里夸张的催眠手法,他缜密的思维才是关键。张家辉和杨紫合作的一部电影《沉默的证人》,贯穿始终的也是这样的思维—创造选项,最终绝处逢生、扳回一局。
不知道为什么这两部电影在豆瓣评分都挺低的,我关注的是电影里主角的思维,我觉得能为自己不断创造选项的人很棒,思维活跃且缜密,这就是吸引我的地方。而电影本身,也被这样缜密的逻辑串联起来。
电影中吸引我的另一个地方
催眠通过把一个观点放进人的头脑中,让他自己以为观点是自己产生的。这让我想到,其实我们平时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也是这个套路。只不过这个观点不见得是外部施加,而是自己产生的。也都是先有了答案,然后才找出各种支持这个答案的依据。就像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写到的,系统1和系统2,系统一是快速的,感性的作出决定,系统2是理性的,慢速的,找出能够支持系统一答案的依据。
所以我们以为自己都是理性的,我们的每一个结果都是通过思考得来的,其实往往不是这样。突破这种用系统1来做决定的办法,就是动用我们的元认知能力,所谓元认知就是对思考过程进行思考。跳出既有的结论,也就无需为它寻找支撑的理由,才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
搞到最后,也不知道是在写影评还是在写书评。电影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其实是勾起了对思维方式的思考。

催眠·裁决催眠裁決(2019)

又名:催眠裁决 / Guilt by Design / Hypnotize the Jury

上映日期:2019-10-25(中国大陆) / 2020-07-31(中国大陆重映) / 2019-11-07(中国香港)片长:94分钟

主演:张家辉 张翰 秦沛 郑则仕 金燕玲 张兆辉 谷祖琳 苏丽珊  

导演:黎兆钧 施柏林 刘永泰 编剧:黎兆钧 Zhaojun Li/施柏林 Bolin Shi/刘永泰 Yongtai Liu

催眠·裁决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