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3月17日,一位老人倒斃在曼哈頓費城地鐵站的洗手間裏,周圍沒有人在場。他死于突發心臟病,屍體第二天一早才被發現,並且在停尸房放了三天而無人過問。他個子很矮,其貌不揚,一頭稀疏的白色亂髮,右臉頰上有著讓人不安的大片燒傷痕跡。據説他隨身攜帶的護照上面的名字和地址都抹去了,人們不知道他是誰。

二十世紀世界最優秀的建築大師之一,路易·康,以如此孤獨的一种方式,匆匆告別了人世。直到今天,他的死還有一絲神秘色彩,那個冬末依然寒冷的夜晚到底發生了什麽,他爲什麽要抹去自己的身份,又爲什麽蹊蹺地死在一段長途旅行的結尾処,離家不遠的地方。

路易·康並不是一個經常能夠被人們記起的建築師。他生前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寂寂無聞中渡過,他設計的項目未建成的比建成的多出一倍,他沉默而倔強,但是對別人又很客氣和善。他快六十嵗的時候,才終于被人關注並且讚譽,但他並不懂得利用自己的名聲創造財富。他隻身遠行印度,孟加拉,耶路撒冷,在東方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他的思索和作品。那是他最後的紀念碑。

他死去的那天剛剛從印度回到美國,他的事務所負債累累,報紙上僅僅刊載了一小條訃聞。他的一位印度朋友說,康是一個孤獨的流浪者,他一生都在流浪。

康生于愛沙尼亞,童年時舉家移民美國。他的母親出身于著名的門德爾松家族,來自德國的哲學思想和浪漫主義很早就對康有所影響。康就讀于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係,這所大學的建築係出了名的傳統加保守,古典主義獨領風騷,教學上主要承襲法國巴黎藝術學院那套,講究莊嚴壯美,四平八穩,細部裝飾。此?r的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密斯開始了他玻璃和鋼的交響詩,響徹美國大地,Less is More,少就是多,密斯簡潔輕盈地構築流動空間,新材料的靈活性和創造力令人耳目一新,相形之下顯得古板而缺乏激情的賓大建築學便失去了往日的風光。

但是康並沒有跟從密斯,狠狠發揚密斯,他仍然有很濃重的古典主義情結,另外,康開始懷疑是否簡單的建築材料構建的現代建築,能夠表達建築本身的全部涵義。他把更多目光投向柯布西耶古樸和現代,狂野和拙雅相結合的造型選材方式,同時,歐洲古典主義幾何造型的裝飾性,嚴謹性和厚重感被康保留下來。

康的風格,簡單説來就是將現代主義和古典主義糅合在一起,承前啓後,各推進一步,為下面一輪新古典主義和后現代奠定了寶貴基礎。

爲什麽是他呢?

康曾經說到讀史:“我只感興趣與第零卷,這是不曾寫出的。然後是負一卷。歷史,不可能從他們講起的那個地方開始。”

他相信建築物本身有穿越所限時空的存在和表達的願望,他把這種願望看得比功能和需求更重。他的作品大量運用光線作爲空間形態構成的一部分,而光,存在于萬物開始之前,他說:

所有自然物質,山,水,空氣和我們,皆是已耗費掉的光所構成,這一大堆稱作物質的東西皆有陰影,陰影屬於光明。

我感覺,康一直追求的,是借由自己的設計,來滿足建築物本身的願望,他認爲建築的精神的存在要先于其成形之時。他希望他的建築群體有亙古不息的生命力,氣場綿延到它自身的歷史開始之前和之後。在他看來,建築物不只是有某种功能的空間,也不僅僅是建築師可以隨意拼搭造型的積木,他堅信建築本身有其存在的秩序,the Order,建築師要做的就是找到那樣的秩序并表达出来。通過什麽呢?直覺。

康的建築思想,現在在我看來仍然有很多唯心臆想的成分,但是他的作品,于現代造型中,果然有非常強的歷史感,有一種讓人肅然起敬的厚重力量。康生前的建筑学术文章和思想表述,都很深奥,晦涩,如同人们在千百年来不同时期的建筑遗迹面前感到的那种不可名狀而毫無緣由的浮想聯翩,那些建築,它们沉默地伫立,又仿佛一直在诉说。

康並不是僅凴雲山霧罩的理論來贏得世界的尊敬,他的作品處處爲之證明。他的風格隱晦卻又非常強烈,對於他的各種爭論也從來沒有停止過。他自己則如同一個執著的修士,將自己全部精力都奉獻給自己信奉的宗教。他一生奔波,生活並不安逸,他有太多無法實現的設計,只能存在于圖紙上。

康一生只有一次婚姻,一直持續到他辭世。但是他有三個家庭,有兩個女人終其一生不論婚嫁,而心甘情願與他維繫情侶的關係。就是這個矮小醜陋的,總是戴著一副黑邊圓眼鏡,習慣把外衣斜搭在肩膀上的建築師,被這三個女人一生深愛,而且分別為他生下和養育了一個孩子。孩子們直到父親的葬禮時,才互相見到面,那時他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兒子Nate,只有十一嵗。

2003年,Nate Kahn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叫做《My Architect: A Son's Journey》。這部電影感人至深,這個孩子,當然現在已經是中年人了,記錄下他追索父親一生的旅程。路易康生前留給他的印象是模糊的,而如今在康逝世近三十年以後,這個兒子走進父親當年的1501號三層簡陋的工作室,找到他父親倒下的車站,訪問了和父親共事過或者同時代的建築大師比如菲利普·約翰遜和貝聿銘,他訪問曾經和父親認識的出租車司機,最早發現父親遺體的車站工人,還有他的兩位情人(康的妻子在開拍前不久去世了)。

他和自己的兩位同父異母的姐姐回憶父親生前的事,他也訪問了不同時期和父親有過合作的人們。

康曾經為美國銅管交響樂團設計了一艘船,樂團隨這條演出舟四處巡演,水上大篷車。Nate見到了交響樂團當年的指揮和船長,那人平靜地訴説著他們是多麽喜歡這條“未來派”的船。然後Nate告訴他自己是康的兒子,那人良久無語,再擡頭已經是滿眼淚光。在孟加拉,康設計的達卡國政廳裏,當年的一位建築師也是眼含熱淚,他感謝康為這個貧瘠的國家帶來這麽有精神有氣質的建築,那幾乎是孟加拉的國家標誌,他說他知道,康不是不愛他的兒子,不愛他的家人,他只不過是同時把愛給了太多人太多事,所以留給孩子和家庭的就少了一些。

康沒有等到這座國政廳建成,也沒有等到他的小兒子長大。但是Nate用鏡頭記錄了他尋找父親的旅程,至此他終于能和父親的靈魂相對。

片中對話和敍述並不很多,很多時候是美到極至的音樂,配合鏡頭緩慢搖過康生前設計的建築物。那些由康賦予生命和永恒的建築,在不同的光線下顯得安詳而美麗。Between Silence and Light,康說,是靈感出現的地方。

我的建筑师:寻父之旅My Architect: A Son's Journey(2003)

又名:我的建筑师

上映日期:2004-02-17片长:116分钟

主演:弗兰克·盖瑞 Philip Johnson 路易斯·康 贝聿 

导演:Nathaniel Ka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