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文艺的悬疑推理电影!“凶手就是你!”
由于是晚上看的电影,加上看影评,已到深夜。怀疑、梳理、推测、全新的理解、直接吓尿……于是5星!下面听我细细道来:

其实一开始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烂片嫌疑太重!本准备给个2颗星了事;一颗是画面优美;一颗是三浦春马学中文,辛苦了。但回过头想想,真的是烂片么?又好像哪里不对头!
……
于是(豆瓣影评的助攻!)
……
“你不知道的33个细节解读”是一篇由@狼胸肉、@吸桑的同学合写,@烟花醉转载的影评。在我写这篇影评时,是《深夜前的五分钟》豆瓣置顶影评。既然是置顶,可能大家对它最为认可。尽管影评从三个层次分析导演的意图,但一口气看完,其解释有太多漏洞和疑点!当然也是这篇影评对诸多细节的观察,提示我对影片有了新的解释!(推理剧里的助攻)


为了证实我的论点,我把《深夜前的五分钟》剖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时间节点为双胞胎毛里求斯旅行杀人事件之前
导演用了将近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都干了什么?除了人物出场、介绍。另外还有关键的3点!1.阐述杀人动机!;2.杀人导火索!;3.为第三部分观众破案提供的线索!
1.杀人动机:
很好理解。如玫抢走了若蓝的生活。
第一幕,若蓝从小就被活泼开朗喜欢恶作剧的如玫欺负。之后如玫又抢走了若蓝的男人,以及做演员的梦想。相信在这一点上大家应该没有什么异议。认识阿良是如玫帮忙搭讪,一个与天伦形象完全相反的男人,如玫的意思是你只配得上这样的男人,其实若蓝接受是向如玫的示弱:也就是明确告诉如玫,天伦我不和你抢。但导演还是毫无掩饰的告诉观众一个事实!若蓝不甘心!为什么?二个细节尤为明显:1.四人聚会,如玫故意醉酒让天伦抱着她跳舞,若蓝大发雷霆,冲出公寓。2.送给如玫的结婚礼物大家还记得么:钟!送终的意思。若蓝已有杀心,只不过借外国友人帮她表达而已。
2.杀人导火索:
若蓝和阿良看电影,若蓝被路人误以为明星围观,天伦误以为若蓝是如玫赠衣。没错,这就是杀人导火索。如玫从若蓝身上抢走被若蓝认为最重要的两件东西,没想到,自己与如玫像到连粉丝、男友都认不出来的地步,只要如玫消失,这些自己都能重新拥有!毛里求斯旅游是任何人都觉得很突然的事。但是对于若蓝就完全具备了其合理性!
3.为第三部分观众破案提供的线索
这一部分是疑点最多,最有意思的部分。我将这个部分放在第三部分详细说明。

第二部分:时间节点为双胞胎毛里求斯旅行杀人事件
这部分导演直接用收音机转述,为什么。真相都演出来了那就是文艺片!还破什么案?

第三部分:时间节点为双胞胎毛里求斯旅行杀人事件之后
这一部分与第一本分提供的线索是观众争论最多的部分。看没看懂就看对第三部分的分析了。基于对“你不知道的33个细节解读”对本片细节的描述,俩作者观察入微,但在下得出了与两位影评完全不同的结论:杀人者若蓝也!下面我就多项线索以及细节加以分析。
1.游泳: 如玫不会游泳这是不争的事实!收音机新闻里只是提到游艇与渔船相撞,数名游客落入水中。船没有翻!游客落水而已,那大家觉得是会游泳的人先死,还是不会游泳的人先死?当然疑点来了,就是回到上海假如玫跳进泳池看看自己会不会游泳,这部分很迷惑观众,但细细观察,光从这点就知道自称“如玫”的人是若蓝。为什么?跳进泳池的若蓝只是潜水不动而已,并没有像真正不会游泳的人表现的慌乱、挣扎!其中的差别,会游泳的观众稍作体会便知。
2.天伦的怀疑:人的性格不会因为一场事故而改变,拍电影是制作人员已经觉悟到这一点。天伦开始怀疑,其中可以用于推理的有两个细节。一是天伦送衣服这件事;二是天伦如玫看电影的事。先说送衣服,若蓝拿出衣服,天伦看到问若蓝“这不是我送给你的衣服么?”若蓝回答“是啊!不是么?”,如此含糊!但中心意思是“是你送的”。当然是,若蓝的回答很巧妙,为什么?因为若蓝的确知道衣服是天伦送的,但不能说的太细,因为送衣服那天她是以若蓝的身份和阿良看电影,为防止阿良之后和天伦信息共享看出破绽。再说说和天伦看电影,这件事就更有意思,也是若蓝的破绽,为什么?因为若蓝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那是天伦和如玫之间的记忆,若兰不知道!之后天伦向若蓝发火,本片若蓝的第二次真情流露。(第一次是4人聚会若蓝生气离场),“你从一开始就没有爱过如玫!”,明显说的不是她自己。
3.荡秋千是谁有了伤疤: 答案不难,是若蓝。如玫性格开朗,喜欢恶作剧,若蓝受伤的几率大。但是如玫的性格是绝对不会承担后果的,日后父母怪罪的时候,谦烦推到若蓝身上让他们对此事闭嘴也是符合逻辑的。(当然不是当场推卸责任,是多年过后。特别是多年后父母为此事唠叨的时候)之后阿良又找到天伦问伤疤的事,天伦是这样说的“如玫小时候荡秋千的伤疤?真的有?”这里是最大的疑点,天伦说见过如玫的伤疤!但再想想就不奇怪了,天伦从来就分不清如玫和若蓝,天伦先认识若蓝,后认识如玫。姐妹两个共享一个男人的可能性,有!若蓝的第二次真情流露,印证了天伦和若蓝有经历的事实。天伦和两姐妹的交往是有重合的,换句话说,和天伦交往的时候,两姐妹很有可能互换过身份。4人聚会如玫也提及过此事,说我们只要想演,你们根本分不出来!为什么在下认为伤疤是若蓝有还有一个依据就是4人聚会若蓝赌气离开,本片若蓝的第一次真情流露!阿良随后,若蓝提及荡秋千受伤的事很委屈,抢了我的男人、事业、还要和我抢受伤的经历!看,我现在就证明给你看!巧妙的是导演没有让阿良看到!只有让观众猜测。但是一个生气冲动的人和一个毫不相干没有利益冲突的人怎么会撒谎?若蓝当时说的话可信度可以说是100%!由此断定有伤疤的人是若蓝。


三个部分的问题都解决了,看看我为什么认为是杀人事件:

1.动机,若蓝杀人动机明确!
2.毛里求斯旅游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正如刚才阐述的,旅游是突然的。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合理的,除了一个人,就是策划杀人的若蓝。
3.导演安排的细节我认为是揭发杀人事件而不是意外的有利证据。这里估计会有很多观众会说,根据你的逻辑推导,活着的是若蓝没错,但是不能证明若蓝杀人,也许只是意外。但一些细节细细回想过后,就不难理解导演的意图了。我认为最有力地证明就是教堂一幕:刚开始两姐妹在教堂,若蓝祈祷“让如玫幸福”,如玫显然没有当作一回事,但若蓝看似很真诚,这样的表现具不具备她的合理性呢?具备!“让如玫幸福”却不是“让你幸福”,这句话很巧妙,因为若蓝只是在说如玫而已,因为她已下决心除去身边这个压制她多年的讨厌鬼。自己就是未来的如玫,祈祷让如玫幸福,就是祈祷让自己幸福;两个不信奉天主教的人进了教堂,你认为谁的表现更加自然呢?当然如玫的表现要自然多了。为什么若蓝表现的如此虔诚?因为若蓝有所求,求的是之后罪孽的宽恕。(与其说祈求宽恕、不如说是宽恕自己)这和我们逛寺庙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若是有愿望,有所求,总是会在佛祖前拜一拜,若是无所求,逛逛也就算了,不是么?
4.“化蝶”“苏醒后的选择”“钟表慢5分钟”,“诗作”,其实这几幕导演安排的还算巧妙,可称为细节,但不足以作为证据存在。这些细节给观众留够意淫的空间,也是迷惑观众接近事实真相的烟雾弹。我分为两部分理解,一部分是“化蝶”“苏醒后的选择”“钟表慢5分钟”,都是若蓝对自己身份的否定,是若蓝“从今往后没有若蓝只有如玫”的意念。另一部分,“诗作”就更是个大坑,不论是诗作,还是诗作的作者葡萄牙诗人佩索阿,细细分析你就输了,输不在接近不了真相,输在投入太多精力研究“精分”。
5.关于信和表 信和表的特写也可以间接证明如玫的死亡不是偶然事件。寄信给阿良,其实是向阿良道别之用。用表换十字架是若蓝对自己“若蓝”身份的告别。从此以后我就是“如玫”。一个能预见自己身份转换的人,必要条件是什么?!没错,就是能预见她将要替代的“本身”(本体)将不复存在!

写在最后:
本片还有一条线索(可能是因为三浦太帅了,让我觉得以他的视野叙述本片算作线索),就是阿良所说的五分钟。若蓝第一次和阿良吃早饭的时候,若蓝问为什么你的时间总是晚五分钟,阿良说“我以前的女朋友,太贪婪了,偷走了五分钟,很享受很享受那段时间,结果受到了惩罚”。恰恰映射了现今的若蓝。若蓝弃表,因为贪婪,下定决心取得自以为属于自己的东西;之后又取回手表,因为后悔,杀死如玫取而代之后的生活并不幸福。手表到最后是准时的,阿良留给若蓝的五分钟消失了,杀人后的自己已经做不回原来的若蓝了,这是若蓝受到的惩罚。

人,得失心太重,就会失去人生。这是我对影片的另一层理解。

对于一个看了上百集《名侦探柯南》、《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的骚年,不沉溺于文艺的渲染,执着于对合理性、逻辑性的追求。这就是在下意图还原的事件本貌。

每次想到真凶杀人之后淡淡平和的样子,都感到毛骨悚然,浑身不自在。导演仅用4个演员,5个角色呈现了一个唯美杀人事件,没有警察、法医,一切仅靠观众推理!
史上最文艺的悬疑推理电影!真相只有一个!若蓝!就是凶手!

以上

谢谢大家听我的分析!
PS:行定勋君,抱歉!欠你一张电影票……(不好意思,下次补上……)

深夜前的五分钟(2014)

又名:凌晨前的五分钟(港) / 深夜前的5分钟 / 真夜中の5分前 / Five Minutes to Tomorrow

上映日期:2014-10-23(中国大陆) / 2014-12-27(日本)片长:127分钟

主演:刘诗诗 三浦春马 张孝全 牛犇 余娅 王志华 沈柯心 沈柯仪 

导演:行定勋 编剧:堀泉杏 Anna Horiizumi

深夜前的五分钟的影评

Null
Null • 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