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原著小说迷,今天有幸和原著党伙伴一同观看。观影过程中我一直有各种疑问,砸给原著党伙伴,然后他就一直解释,最后发现他自己也解释不来了。

“无论如何这部电影,一定是《鬼吹灯》改编史上一个不能被抹杀的电影,我特自信这一点,《九层妖塔》一定是一个现象级的电影。”—— 陆川

如何拍一部既不讨好原著粉丝,又能够让普通观众看的一头雾水的超级IP大电影?陆川的《九层妖塔》就是完美的典型案例。他说对了,这绝对是现象级的,烂片。

一部影片就像是一个有待被观众打开的潘多拉盒子,盒子里面的东西会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惊喜,观众在其中喜怒哀乐各种体验。而等观众关上盒子以后,又能回味其中,最后发现一点什么哲理。观众评论一部片子的好坏其实就基于这一点。归根到底,就是你有没有让大家爽到?同时有没有心灵的净化作用?而从美学理论角度说,这部片子是不是有真、善、美?

陆川这部片子毁在了第一步,它失去了真。也就是给观众真实可信的感官。试想如果观众连盒子都不愿意打开,导演又如何把他的奇思妙想兜售给他们呢?我们来看看九层妖塔是怎么做到让影片失真的。

首先,开场是一场视觉奇观的堆砌体验。里面有:沙尘暴、神秘天井、火蝠、怪兽红犼、大雪崩、冰洞、九层妖塔、尼斯湖水怪?一下子给这么多信息量还没有解释,就跟一下子塞给我吃10几种不同口味的巧克力一样,我没有觉得很好吃,而是觉得好腻。可能导演认为这么多华丽的特效一定把观众惊呆了把?没错,人是贪得无厌的动物,但是也是好奇心很强的物种。同时给太多东西只会让人失去兴趣。这就像是评价女人的性感一样,全裸的每个毛孔都能清晰看见的女人和用透明丝绸遮遮掩掩的一半躲在暗处的女人你觉得哪个更性感?

我同伴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陆川开头把结尾拍了一个遍啊!”是啊,这里有冒险、追逐、爆炸、友谊、牺牲、血腥、神秘、煽情,这些都有了,可是我们还没心里准备去打开这个盒子,你就自己开开来全放光了啊。

这一点跟原著是有一定关系的,也跟世界观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世界观很大,里面的势力很多,角色很多。我在观看的时候,我连人物谁是谁都不知道,剧情就这么强奸了我。

杨教授是谁?为什么他一直在那里念台词?为什么只有胡八一能打开九层妖塔?这个劳动队原来是个军队?那个连长又是谁?干嘛犯傻要去自杀牺牲?整个部队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啊?杨萍和胡八一的情感基础又是什么?才几分钟就跟爱的死去活来似的了?

片子的开场完全没有按照普通观众的观影体验来做,这么多需要交代的东西导演都没有交代,也许他认为小说迷是知道的,可是我没看过原著不知道呀!所以我要给你差评!

我的感受是你死了那么多人跟我有什么关系,你们俩的爱情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好无聊呀。这就是失真的可怕之处。

我身为一个烂片导演,自己也拍了很多烂片微电影。我发现所有新人导演都会犯的错误就是: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以为观众也知道,编剧也常常犯这个错误。然后拍个非常讲究逻辑的高智商片,把线索弄的支离破碎以为自己多高明。可是,人家看个开头就懒得看下去了啊,因为不知道导演在说什么,不知道故事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失真啊!

一部影片如何把观众拉到自己的世界里来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永远只给观众一个主要的关注点或者说是悬疑点或者说是目标。这一个关注点往往也就是影片故事结尾要给观众回答的问题。然后在每个小段落里面,再给观众一个小目标或者说是小关注点,吸引观众看下去。九层妖塔开场的连环视觉轰炸和错综复杂的世界观又加上没有交代的各种人物,把观众搞的七荤八素,已经给影片埋下了烂片的种子。

其次,抛开各种虚伪的人物情感线,下面来说说在宏伟世界观的全面展开,各种线索层出不穷这种情况下,还能不能是一部好片子呢?答案是有可能的,而且这种情况下往往出的是神作。

举个例子,前阵子网络三体同人短片《水滴》。这部片子前面看了半天没看懂是个什么玩意儿,各种煎熬吸引观众一直看下去,其实大家就是为了搞懂这是个啥。结果结尾用水滴完美的镜面反射映射出人类舰队科技工艺的粗糙和三体文明的科技之强大,结合真实历史音频资料的运用,隐隐暗示着人类的无知与愚蠢。这类片子往往是结尾有个彻底的揭示,把所有线索都统统捋清楚,当观众思索前面的问题的时候,发现原来是这样的啊我擦,太牛B了!神作就诞生了。

那么《九层妖塔》为什么是个烂片呢?因为它的结尾是有大量交代的,可是这交代填坑非常没有水准啊!最后通过几声枪响,几个没有让大家爱起来的人物,一个异常冷静的结局和一堆台词解说填完了所有的坑。神作和烂片有时候就是一步之差,这一步就是结局。给大家讲个笑话,从前有个太监,然后没有了。。。
不是啊我有我有!烂!

普通观众可以理解的好片子是,娓娓道来,层层剥茧,一波三折。随着信息量越来越大,最后推向高潮,各种信息交织缠绵,破茧化蝶。《九层妖塔》全篇结构上的三幕戏给人的感觉是割裂的,第一幕的视觉奇观大戏和第二幕年代戏的线索展开以及第三幕的石油镇大战小怪兽好像自身形成了信息的阻挡,难以成为一个整体。这其中有视觉风格不统一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导演改编剧本能力和叙事不到位所致。在我看来,如果把第一幕后置到第三幕之后,把第二幕作为开场慢慢把世界观交代清楚,把第三幕的石油大战作为第二幕的事件,而第一幕则作为深入九层妖塔的大结局,也许会更好看一些吧。

电影造梦机器,拍电影是一场作者和观众的心理游戏。要玩好这场游戏,作品的主创要有极高的智商和情商。如果智商比观众低,情商比观众差,那么请别拍片子,肯定是烂片。智商不够的时候,观众会觉得影片里的人物好傻好天真,剧情好假好不科学啊。情商不够的片子,观众会觉得影片看完,但是什么感受也没有啊?有什么意思?

所以为什么编剧往往是先编结尾再编开头呢?因为结尾是用来体现情商的,是用来给出影片的观点的。这个观点的好坏决定了观众买不买账,出了门会不会说好话。《九层妖塔》从智商和情商上都被观众无情的碾压,这只会产生一个后果,就是没有人说它好,不然就是显的自己弱智了。

其实这片子是有好的地方的,不是吗?那就是怪兽红犼。

让我们来回忆回忆大家什么时候开始入戏的?这就是它有优点的地方。嗯,我观看的时候是从石油镇打怪兽开始入戏的。因为我觉得怪兽很真,我信它。怪兽、枪战、荒漠小镇,很原始很暴力。它让我产生恐惧惊悚的刺激感。任何影片从最基本的需求层面来说,就是满足人类2种需求,一种是性,一种是暴力。在石油镇打怪兽这里,它满足了我的暴力需求,影片的特效是给剧情加分的。

我常听说一种言论,就是中国特效不比外国差,中国差的是XXX什么的。大错特错,中国无论前期策划编剧也好、中期拍摄制片也好、后期特效制作也好都比人家差了好几十年!深层次的原因是差在创意上,创造力的匮乏是中国与外国的本质差别。电影工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说追赶就能追赶上的,需要的是每一个从业人员的集体奋斗。首先就是要解放思想,没有创造力如何能跟别人比?

我们来看看九层妖塔的视觉特效,从网上的截图能看出来由英国知名特效公司PRIME FOCUS和韩国方面参与制作了生物模块。这也是为什么石油镇大战作为了结尾高潮戏段落,因为陆川不傻,他信老外能做好。而中国人参与了很多环境特效制作,我想主要是用在了第一幕中,也就是各种沙尘暴啊、数字绘景啊、粒子特效之类的。而第一幕中的雪崩段落,好像又是印度人做的。为什么只给中国人做这些?因为这些对创造力要求没那么高,对技术要求没那么高。特效最难的是什么?是以假乱真而后比真还真还美。这要求制作人员对真实生活有细节的把握,然后能用自己无尽的创造力,抽象出比实体还要美的艺术品。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什么时候中国能够对文艺作品足够尊重,不盗版、不免费,无论图书、音乐、视频都需要很高的价格的时候,就是中国真正解放思想的时候,就是中国电影真正强大的时候。

然后是差在追求上,有多少人投资拍片只是为了赚钱?看看网剧都在拍些什么吧?各种捉妖降魔片、盗墓僵尸片好像火的不行啊。如果人人都能像《捉妖记》的老板江志强那样为了拍片而赚钱而不是为了赚钱而拍片,那市场就不会是现在这个囧样的时代了。

还好我们还是有希望的,中国的好片子一部接着一部在诞生,市场总是会有无形之手,观众的眼睛也永远是雪亮的。比如中国动画电影界有一批人,一直在为了梦想而奋斗,明年会有好几部动画电影值得期待,大家不要灰心哈哈!同时我内心是支持陆川的,文艺片转商业,这是一种勇气。我一直认为能够把商业片拍好,拍出有价值有内涵,那才是真正的大导,这是比拍只会获奖的文艺片更难做到。

九层妖塔,九成糟蹋,最后一成送给那只小怪兽。

九层妖塔(2015)

又名:陆川版鬼吹灯 / 鬼吹灯之九层妖塔 / 吹灯传说之精绝古城 / 鬼吹灯 / Chronicles of the Ghostly Tribe

上映日期:2015-09-30(中国大陆)片长:115分钟

主演:赵又廷 姚晨 凤小岳 李晨 唐嫣 冯瓅 李光洁 王庆祥 吴军 

导演:陆川 编剧:陆川 Chuan Lu/张牧野 Muye Zhang

九层妖塔的影评

青衣
青衣 • 妖塔
尼玛
尼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