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300:帝国崛起》,边看心中边万匹草尼马奔腾。只能冠之以严重偏离史实的大烂片之评价。

在提历史之前,先归纳一下此片的几个技术嘈点:

布景——海湾的场景就没变过。所有的布景,不管是港口还是市场,全是CG做的,没有一砖一瓦是真的。穆罗啊你再缺钱好歹放两个真实的罐子好么?

色调——天色永远都是狗屎一样的HDR,摸得跟一坨一坨翔似的。穆罗你还是多跟指环王的CG学一学吧。做CG都做不好。

服装——希腊人厉害的是重装步兵啊亲!盔甲呢?盔甲呢?希腊战士全部是裸男就穿了条内裤,将军披了个蓝披风就完事儿了。反而是波斯人全副甲胄。这不是坑爹么!省服装费不是这么个省法好么!!!导演你确定不是为了秀男色吸引女观众么?只有头盔盾牌是符合史实的。

道具——当年雅典人才是海上的霸主,造船技术最高。电影中雅典人的三列桨战舰还是还原的比较像的,但波斯人的船没有那么大,船头也没有那么恐怖。

血腥——太血腥了,每砍一刀都要飙一屏幕的血,让人觉得导演除了喷血别的啥都不会……场景太单调了。


------------------------------------------------------------------------------------------

好,下面开始吐槽剧情。

1.地米斯托克利主张雅典人海上作战的原因。古人是信神的,凡是要听神喻。当时听说波斯人要进攻的时候,希腊人其实是很犹豫的。有些城邦如马其顿是帮着波斯人的,其他还有很多城邦中立(后面几乎都被波斯人强制征服了)。最终说服剩下的希腊人,有其是雅典人在海上作战的,是地米斯托克利对神喻的解释。
当时雅典人求得一个神喻,说木墙是他们坚实的堡垒。有人觉得木墙指的是陆地上的要塞,但地米斯托克利认为实际指的是三列桨战舰。神喻还说,“神圣的萨拉米啊!在播种或是收获谷物的时候,你是会把妇女生的孩子们毁灭掉的”。当大部分人认为这预示着雅典人的战败,准备逃亡的时候,地米斯托克利说,如果是战败,神谕就会说“悲惨的”,而不是“神圣的”萨拉米。于是他认为这句话是站在波斯人的角度说的,意味着波斯人将惨败。雅典人认同他的解释,这才决定听从他的领导作战的。

2.一开始,回忆马拉松战役。亲啊,大流士才没有被地米斯托克利一箭射死呢。人家逃回波斯了,之后才死掉的。而且马拉松绝对是大捷啊,雅典人以192人的损失干掉了波斯六千四百人! 斯巴达人根本没在马拉松,是等雅典人打完之后,才赶到的(他们不想帮雅典,以要遵循惯例等待月圆后出征为接口拖延时间)。 [希罗多德,王以铸版(下同),P617]

3.温泉关战役。电影中其实就拍了一个镜头。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确实战死了。不过当时在温泉关的并非只有300斯巴达重装步兵(虽然他们是主力),还有其他各地的部队约4000人。而波斯人当然号称10万大军(可能有夸大)。但是斯巴达人很猛的,他们有重武装,训练有素,并且使用长枪战斗。温泉关又是一个一边是山一边是海的狭小地形(这点电影的场景还原符合真实),薛西斯打了四天根本打不下来。后来是出了内鬼,有人带波斯人从一个山坡后面绕后路才把斯巴达人干掉的。但是薛西斯损失了两万人。可见斯巴达人的战斗力。如果没有内鬼,斯巴达人完全可以撑更长的时间。[希罗多德,P720]

4.萨拉米海战的兵力对比。电影里太坑爹啦!雅典人真的只有那三五十艘船么?开玩笑!这么点船怎么可能号称当年的海上霸主。以及雅典人真的要求斯巴达人给船么?斯巴达人真的有想电影结束时那样的庞大舰队么?导演真的是意淫高手啊。史实完全不是电影里的样子,雅典人显然是想让斯巴达人出陆军守卫阿提卡(雅典所在地),但是斯巴达人只肯守自家的门户科林斯地峡。
希罗多德笔下的双方兵力对比是这样的:
阿德米西林战役中,
波斯方面: 风暴损失掉以后,有约300-600艘舰船;
希腊方面: 雅典水师共计251艘三列桨战舰。其中,雅典人127艘,科林斯人40艘,迈迦拉人20艘,哈尔基斯人20艘的船员(船是雅典的),埃吉纳人18艘,西锡安人12艘,斯巴达人10艘, 埃皮达鲁斯人8艘,厄立特里亚人7艘,Troezen人5艘,Styreans人和凯阿人各2艘;还有9艘五十桨战舰。[希罗多德,P728]
萨拉米斯战役中,
希腊方面: 雅典水师共计366艘三列桨战舰。 舰队主要组成是这样的:雅典人180艘,科林斯人40艘,埃吉纳人30艘,迈迦拉人20艘,哈尔基斯人20艘,斯巴达人16艘,西锡安人15艘,埃皮达鲁斯人10艘,Ambracia人7艘,厄里特里亚人7艘,Troezen人5艘,纳克索斯人4艘,还有其他零星的船只。[希罗多德,P742-744]
所以看看谁才是海上霸主。 斯巴达人根本没那么多船。

5.作战地点。电影为了省CG,四场海战竟然都是在同一个港口里打的。开玩笑= = 薛西斯陆军攻克温泉关后,海军也进入阿德米西林(Artemisium)。这场战斗中本来波斯人占优势。但那时候海上有暴雨,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波斯人派了200艘舰船想迂回的,结果碰上风暴,全部挂掉了。而且波斯人不会游泳,所以都淹死了。这下子双方实力就差不多了。他们打了三天。第一天,薛西斯觉得自己船多,列成圆形阵吧希腊舰船包在中间。但是希腊人凭着速度和奋勇干掉了30艘波斯船,但总体双方没有决定性胜负。第三天正好是陆军在温泉关作战的日子。波斯人列成半月型阵,希腊人从中间突围。双方都损失惨重。这场战役过后,地米斯托克利使离间计分裂波斯战队中的希腊人,并且才把舰队带到萨拉米。[希罗多德,P728-734]

6.萨拉米斯战役。双方实力是比较接近的,根本不像电影里一样,最后只有六七艘孤零零的小船和波斯大军打。波斯人大败,因为他们的船只非常混乱;而希腊人的船只训练有素,井然有序。开战前希腊人确实得到增援,但根本不是斯巴达人的“大舰队”,而是从蒂诺斯和阿德米西林逃来的两只船。[希罗多德,P758]

7.舰队的领导权。阿尔特米西亚确有其人。她是哈利卡那索斯的女王,当时是薛西斯的盟友,并且因为很富有,对薛西斯很有影响力。但薛西斯并不是靠她上位的。阿尔特米西亚确实在一条船上指挥,但她只是指挥官之一,并非总指挥官。事实上波斯人没有总指挥官(或者说总指挥就是薛西斯),每个出船的部落都有自己的指挥官。阿尔特米西亚和地米斯托克利在船上的那场打炮戏更是无稽之谈。

8.地米斯托克利和波斯人的交涉。那场炮戏就是扯淡。但地米斯托克利确实在作战第一天晚上偷偷派使者去薛西斯那里。因为当时希腊人中间有分歧,波斯陆军开拔到了科林斯,有人觉得应该撤军全力守卫陆路,另一些人主张在萨拉米斯就地作战。地米斯托克利偷偷派人告诉波斯人,斯巴达人准备撤退,引诱波斯人包围,为的是逼所有希腊人全力作战。[希罗多德,P755]

9.地米斯托克利私通波斯人。这个是后话了,是在萨拉米斯海战之后,地米斯托克利知道自己声誉太高后可能被雅典人放逐,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私通波斯人告诉他们当他们从赫勒斯滂撤退时,他保证不毁坏浮桥。不然,薛西斯所有陆军都会被困在希腊半岛上。

10.阿尔特米西亚的命运。她根本没有被地米斯托克利杀死,反而还在薛西斯面前取得了巨大的荣誉。这件事情其实很狗血。当时她的船被一艘阿提卡的船追击无法逃脱。她于是反身向有军攻击。希腊人因此认为她是自己人,就不追击她了;而薛西斯则看到她奋力把“敌舰”击沉了。她最后是逃脱了幸存下来的。[希罗多德,P760]

11.火攻。这个完全是电影杜撰的。导演或许看了赤壁之战吧= =

12.地米斯托克利的战前演说。他确实做了精彩的战前演说,但是希罗多德没有记录具体的演说词。但是电影中所说的“为了自由而战”,估计不是真的,更像是搬了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第一年后的葬礼演说上的演说词。另外,符合美国主旋律。

13.斯巴达王后。这又完全是YY了,哪儿冒出来的……战争是男人的事情,战场上根本不会有女人的。阿尔特米西亚已经是一个特例了。此外,斯巴达有两个国王,作战死了一个还有另外一个。地米斯托克利的交涉怎么也论不到王后出来……再PS,外交都是在公民大会上进行的,没国王什么事儿。


------------------------------------------------------------------------------------------

总结:

这部电影,符合史实的地方,基本上只有:

希腊三列桨战舰的造型;地米斯托克利、阿尔特米西亚、薛西斯的名字和职位;希腊战士的头盔和盾牌

其他的,都是扯淡。

千万不要相信电影里拍出来的是历史。

300勇士:帝国崛起300: Rise of an Empire(2014)

又名:战狼300:帝国崛起(港) / 300壮士:帝国崛起(台) / 300:一个帝国的崛起 / 300:阿尔忒弥西亚之战 / 300: Battle of Artemisia

上映日期:2014-03-05(阿根廷首映) / 2014-03-07(美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沙利文·斯特普尔顿 罗德里戈·桑托罗 伊娃·格林 琳娜·海蒂 

导演:诺姆·穆罗 编剧:扎克·施奈德 Zack Snyder/Kurt Johnstad/弗兰克·米勒 Frank Miller

300勇士:帝国崛起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