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物是一出没有成功的阴谋。它就像我们每个人的青春。一件坏事,有了过程、有了起因,就变成一件显得可爱的蠢事。
无知的罪。无知不是削减犯罪的借口,但美国动物让人扼腕,因为它把着每一个人的手,在青春的纸页上画出了那条亘在“坏”与“蠢”,“梦”与“贪“之间的细细的金线。又或许我们都没画出来,因为定睛一看,是一滩难辨黑白的活泼的水印。美国动物让人怀旧,让人想起自己的过去,时代的过去。
当四个人扮好了第一次踏入图书馆却因为管理员有多人在侧而悻悻放弃时,这种准备好了,甚至over-prepared过度用力却颗粒无收的感觉,这不就是青春吗。这段我在心里猛掐自己,果然是真实。
片中对于猛禽和鸟类的特写让人印象尤深。凶猛的鹰,尖利的爪钩进无助的兔。红色的血痕,金黄的喙。鹰怒目圆睁,在茫茫荒野,自然的儿子,一场生死之斗。这些鸟类成了此片的icon,一切始于Spencer凝视典籍上的火烈鸟,最后又结束于Spencer成为画鸟类为特长的画家。鸟类是美国动物,四个主人公也是美国动物,动物性和人性在冲动下不再有分别。
最让我觉得有启示意义的,是美国动物强调了(甚至调侃了)不同主人公记忆里的故事。平行并列多位主人公对当年事件的回忆(perspectives),这种全知全能的信息曝露,是一种非常奢侈的体验。普通人经历事情,多是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记忆,鲜有机会把所有参与人聚齐,在互相没有交涉的情况下听到同一个故事的不同视角、感官、记忆、体验。
这种独特的方式,启发了我两件事。
第一,是人记忆的可塑性,“原来我们的记忆那么不可靠啊”。Spencer和Warren视角的平行并列,经常让人忍俊不禁。同一件事,两个挚友居然可以有那么不同的印象。如果说真实是一盒2000块的拼图,那么听完Spencer和Warren两人的叙述,等于有了4000块拼图,而最后还原的电影,就是要从这么多重复、叠影的拼图中试图拼出那最初的2000块真实图样。真实属于宇宙,如同真理;然故事属于每个人,故事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故事是活着的,故事舞蹈、生长、衰老、湮灭。我们创造了故事,故事也成就了我们。
第二,是可能性。正是因为记忆有偏差,电影highlight了许多“可能”发生的场景,亦真亦假,让人难以评断究竟发生了什么。比如那个纽约的接线人,到底是紫色围巾马尾辫穿着随意的中年男人,还是西装笔挺的白发老人;比如Warren到底有没有去荷兰见买家。这些细节除了激发我对故事的推断,更让人思考,“重要吗?” 许多电影以留白方式让人自己填补故事的缺口,但美国动物则是通过信息的爆炸、过度丰富,把各种可能的景象一一呈现。或许这些亦真亦假的细节根本不重要了,四个人,每个人都是一根绳子,在自己的经历后面打一个结,然后顺利地编入一整张阴谋的网。真像不重要,因为有比真像更重要的东西:信任,友谊。因为信任,Spencer took Warren's words,因为友谊,they dance in each other's storm。如果真像是一维,那信任和友谊就是二维三维,四个人才站起来,跑来跑去。

美国动物American Animals(2018)

又名:美式禽兽(港)

上映日期:2018-01-19(圣丹斯电影节) / 2018-06-01(美国)片长:116分钟

主演:埃文·彼得斯 巴里·基奥恩 布莱克·詹纳 安·唐德 乌多·基 

导演:巴特·雷顿 编剧:巴特·雷顿 Bart Layton

美国动物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