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讲,一般这一类型的电影都会有一个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主题或者情节走向:

    比如说What's your number?里风月无数的Ally最后还是要套牢一个男人过日子并且选择的必须是真爱而非富可敌国的王子,而不愿意和人建立长期关系的play boy竟然也就没什么铺垫地突然专情起来。

    又比如说今年大热的Magic Mike,最终喜欢玩3P的心理学生Joanna毕业就收拾起身心去订婚、工作,回归主流社会,而一直彷徨着的Mike,就算不够钱实现梦想,也是必定要离开脱衣舞俱乐部,并且爱上一朵纯洁无暇的白莲花,哪怕前路渺不可知。

    所以在Rounders的开头,我们见到Mike一局之内输掉了所有的钱,立誓不再玩扑克,好好念法学院,准备模拟庭审,利用一下自己的扑克技巧得到暑期工作,走向看上去金光灿灿、前途无量的未来。

    可是那从来不是真正的Mike,女友从来都不曾理解过Mike,她不理解对于Mike来说扑克并不只是赌博,而是能让他兴奋让他心跳让他真正感觉到自己存在感受到自己价值的存在,即使Mike告诉她她也只是简单地归结为无可救药的赌徒。倒是法学教授,早早看出了Mike真正的心之所向,才会给他讲自己的故事。不过,教授的观点是不能逃避真正的自己不能勉强,但现实生活中其实并不是不可以,有多少人真正循着自己的梦想之路至死不渝?

    所以Worm的出场就十分必要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必须有人推Mike一把,必须先把Mike置于除重操旧业外别无选择的绝境,否则纵然那是自欺欺人,他还是可以循规蹈矩读完法学院去当个律师,哪怕这并不是他真正的梦想。最后的最后,Mike从跌倒的地方爬起,赢了K.G.B还清了Worm的赌债,只不过赢回了他之前输掉的那些钱,看起来似乎是回到原点并失去一切(女友和前程),但实际上又何尝不是真正认识到真正的自己和梦想所在呢? 就算赢下WSOP这样的梦想看起来与主流价值观上的成功相悖并且渺茫又怎么样呢?所有的梦想(在不违背社会契约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都值得被珍而重之。任何时候拥有梦想愿意向着梦想努力都是十分动人的。也许影片的名字Rounders的双重含义中的环形意义就在于此。兜兜转转回到起点,也许失去很多也许得到很多,但至少不忘初心。当然,也许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主流价值也未可知。

    Worm这个角色在影片里主要起了推动情节发展推动主角的作用,诺顿的表演当然无可挑剔,完全演出了那个嗜赌还爱出千、永远不会悔改、没有也并不想要明天的小混混。你知道这是诺顿,但仅此而已。我是说,你不会从Worm身上看到Bruce、Derek、Jack或者Dr. Fann的影子,一点点都找不到。

    Bruce是那个必须要从所爱身边逃离,即使变成绿色怪物释放愤怒也依然善良的科学家;Derek是会迷茫会走歧路,内心燃烧着难以压制的怒火但本质上其实依然是个理想主义者;Jack是精分出另一个理想型人格的小职员;Dr.Fann是那个安静严肃、深情如斯的医学博士。而Worm就是Worm,不想要明天喜欢躲藏喜欢沉沦,不能克制的出千和小小的贪婪, 如此鲜活以至于让我觉得这样一个没有深挖、仅仅推动剧情用的角色找来诺顿大材小用了。他可以给你整个森林,但是你却只需要用他来种一棵歪脖子树。

    很有趣的是,马特达蒙似乎恰好是另一个类型。我是说,你在诺顿的角色身上找不到诺顿自己或者他的其他角色,你甚至换一个角色就认不出汤老湿【喂!】,但是我看Rounders的时候,总是一晃神就在Mike身上看到Jason Bourne的影子,我不是在评价演技,我看的马特达蒙的电影数量尚不足以用来评价。也许是气质使然也未可知?还是这两个角色都挺面瘫的关系?说真的看的时候我都觉得也许Mike在扑克游戏上无往不利还总能Bluff成功的原因是他一直面瘫着,叫人难以从神情中揣测真实意图。【你够了

    写到最后的时候搜到去年的新闻说韦恩斯坦有意给Rounders拍续集,若成真,请务必深挖一下Worm这个角色T__T不然巴巴的找人回来拍续集也太浪费了,就算是圈钱也要有节操有良知有理想有道德嘛!

   

赌王之王Rounders(1998)

又名:天才游戏

上映日期:1998-09-11(美国)片长:121分钟

主演:马特·达蒙 爱德华·诺顿 约翰·马尔科维奇 格瑞辰·摩尔  

导演:约翰·达尔 编剧:大卫·莱维恩 David Levien/布赖恩·科佩尔曼 Brian Koppelman

赌王之王的影评

木马
木马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