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比得兔》和《帕丁顿熊》《蓝精灵》的差异远大于共性。《蓝精灵》在中规中矩的讲述一个美式卡通故事,《帕丁顿熊》满满英式童话里的甜蜜天真治愈,而《彼得兔》相形之下多少有点奇葩,它的叙述逻辑和方式过于善变和跳脱,很难想象有那部动画电影是类似的。

1.现代化转变

说不定好多人都跟我一样,是看了电影《波特小姐》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只在茶杯碟子毛巾上出现过的兔兔还是个腕儿。如今《比得兔》电影上线,从老牌绘本明星到超级IP,不用看都知道与其说变化不可避免,不如说原著里能够保留的东西其实只有形象而已。

而且我指的还仅仅是外在形象。

没错哈比得兔还是像原画一样萌到飞起来,出色的视效把原作形象的艺术魅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兔子的写实逼真与穿着打扮的充分人格化的完美结合。而动态比得兔动作神态之惟妙惟肖,简直是让原作活起来。

而且电影里还有超多原著元素,比如一开篇就出现的三只小鸟,比如比得兔在老麦克雷戈先生家弄丢的小蓝外套,比如要逃跑时被铁丝网挂住,比如躲进倒扣的花盆里藏起来(唯有本杰明在原著中不是垂耳兔,想必当年波特小姐他们村儿还木有垂耳兔这种外来品种)……然而这些细节当然不是在复原原作,而更像在致敬原著,就像擦肩而过时的脱帽致意外加偷偷一眨的右眼,让了解比得兔的人由不住会心一笑。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情节简单的绘本形象是如何成为电影主角的?

显然比得兔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只是故事性的丰富,而是现代化转变——不仅是故事时间背景的转变,更是叙述方式的转变。

在原作中,比得兔和老麦克雷戈先生的矛盾在电影里被转化为和他侄子的矛盾。看似简单的改动实际上意味着整个故事调性的变化。动物与人类的对立与联系本是一种比较单纯的关系,它们对人类既畏惧又好奇,对他们创造出来的美味花园既向往又恐惧。对兔兔来说,人类世界是叵测费解的,却同时充满迷人的禁忌感(这种想象依托现实且浪漫可爱)。

而现如今在电影世界,这种朴素的浪漫情怀不再适宜。兔子们了解人类,把他们当作平等的生物来对待。屏障和距离被打破,兔子知道一切。



2.前后不一

事情还远远不止于此。

在这个人人阅故事无数的时代,根本用不着提示,我们就能够在一个有动物角色的故事里领会这个故事的内在逻辑(也许可以称作世界观?)。

第一种是写实派。动物就是动物,它们或许很聪明但并不会说话,和人类如果有交流也是有限的。比如《白芳》。

第二种,动物完全人格化,和人类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可以相互对话平同相待。比如《小熊帕丁顿》。

第三种,动物拥有自己的语言和社会体系,但和人类并不相通,它们之间的交流是渺小的人类既不能介入也无法搞懂的。比如《夏洛的网》,波特小姐的绘本《比得兔》。

第四种比较奇幻,即某个特别的动物从来都会说人话,只是故意不说给你听罢了。它是埋在现实表象之下的奇迹,是平淡日常里隐藏的惊喜彩蛋。和遇到仙女遭遇外星人的故事们基本属于同一范畴。(如果我在这里举《美少女的战士》里会说话的小猫luna的例子会不会被打?好吧那我举那个渔夫捞出会说话的金鱼答应实现他愿望的例子好了。)

不管故事属于哪一种,只要一开篇我们(连小盆友也不例外)立马就能理解并且带入这种逻辑去理解剧情。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意识到了,电影比得兔有点不太一样?

《比得兔》的世界观是不太统一的。一开始它确实是如假包换的第三类型(虽然兔子的智慧和举止动作在向第二型靠拢,更不要说那一身小衣服了),然而从它和男主托马斯开口说话并惊到他开始,一切就崩坏了。

我也不是说谁规定不准从第三型向第二型靠拢再转换到第四型,但是……怎么说呢,对兔子的一身衣小服视而不见,像女主一样把它们当成普通的真兔子已经消耗掉一部分想象力了,现在电影都快结束了,你居然突然说还有补充规则?

前大半截它是只在动物族群内说话的典型童话兔,后小半截突然就变成奇幻故事里的精怪兔了。你能想象在帕丁顿熊的故事里,有人突然对着小熊喊“天哪这熊会说话!”吗?这是在拿故事的基调和性质开玩笑啊!

而且我真的笑了。

笑出了声。

当托马斯先生告诉女主是比得兔用小爪子摁下了引爆器,而她“像所有正常人一样”根本不相信的时候,其中迸裂而出的才华洋溢的幽默感正产生于这种不同世界观的荒诞融合。究竟兔子只是兔子,还是拟人化的兔子?还是不符合科学常识的成精的兔子?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视角同时出现,浓缩在同一场景。



3.全是开玩笑

我承认这种跳转很解构很有幽默感,然而也正是这种创意,需要不断微调的略复杂的故事逻辑,可能会让看比得兔的小孩子(包括很多成人)稍感困惑。

好多声音说比得兔三观不正,其实正是这种幽默的跳脱造成的。这部电影里很多细节都让人多少觉得有点别扭。比如比得兔理直气壮的去偷窃别人的劳动果实,而整部电影对此充满了赞许的感情色彩。

波特小姐的《比得兔》也进入了人类的菜园,但是那只小兔对人类的了解还很懵懂,你不能跟一只循着自己本能行走的小奶兔讲什么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电影比得兔可不一样,他连电工都当得了,他什么都懂却要明知故犯。

你可以理解为他憎恨老麦克雷戈先生故意要捣他的蛋,但是对一个你所讨厌的人就可以天经地义的使用不够正当没有底限的手段吗?说实在我才不相信这是创作团队的三观。

正常来讲,对待一个杀父仇人,你可能痛恨,可能恐惧,可能满怀阴郁和沉重,唯独不可能有这种“哥们儿今天要给他来点恶作剧”的心态。所以面对老麦克雷戈先生先生,比得兔的调侃态度其实是一种把一切都不当真的游戏姿态,或者说是将故事严肃性解构掉的玩笑态度。

这是喜剧的逻辑。

本身没有问题。罗伯特麦基说“一个最高常规统领着(喜剧)这一超大类型,并将它与正剧区分开来:无人受到伤害。”所以当老麦克雷戈先生就要挂了比得兔还一脸不正经,也不是道德败坏,而是种喜剧式的不正经逻辑。

这种调侃成年人或许可以理解(或许吧),但给孩子看就有点不好说了。毕竟兔子也不是一直彻底的不正经。

虽然耳朵被发动机盖夹成一团糟拽一拽又直了,但毕竟不像猫和老鼠那样被砸扁照样站起来。大多数时候的他还是正经的,这种前后不一的,微妙变化着的态度确实太容易带来误解。

其实个人而言我特别喜欢比得兔的叙事节奏和强行乱入或突然淡出的音乐,贯穿全片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实在让电影活力四射。故事的主题简单至极,可低龄可成人。好的地方在于没有把主旨集中在过于大空的概念上。你用一部电影讲道歉和担当的勇气,总比用一部动画诠释自由平等世界和平真爱无疆显得言之有物。越是细节之处,越是连成人往往都没有真正学会。

比得兔的笑点充满创意和灵性,成年人看来同样惊喜连连毫不沉闷。加上它的思维跳脱逻辑善变叙述层面不太按理出牌,还是更成人向吧。而且更适合思路特别清晰和思路特别混乱的两种成年人。

( 转自公众号《谎言之邀》)

比得兔Peter Rabbit(2018)

又名:彼得兔

上映日期:2018-03-02(中国大陆) / 2018-02-09(美国)片长:95分钟

主演:詹姆斯·柯登 多姆纳尔·格里森 罗丝·伯恩 伊丽莎白·德比茨 

导演:威尔·古勒 编剧:威尔·古勒 Will Gluck/罗伯·列博 Rob Lieber/碧翠丝·波特 Beatrix Potter

比得兔的影评

哦哟
哦哟 • 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