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芳是个小女儿家,相对于淮秀的“大气”,沈芳就更见“小气”。淮秀眼里有盐帮,有天下千千万万受苦的穷汉子,有盐漕的平衡,有关乎民生的盐,有兄弟情,有江湖义,有儿女情长;而沈芳眼里却只有家仇,只有血债,其他都是浮云。确切的来说淮秀眼里看的、顾的人太多,而沈芳却只看见自己。一个又倔又烈,爱憎分明的小女人,有点爱娇,有点偏执,有点让人放不下。
四爷回京坐在金銮殿提起沈芳说:“我欠沈芳的。”是啊,他是欠,不仅欠了血债,更欠了情债。血债还有得还,而情债却要怎么还?苗疆夜下,沈芳对四爷说:“伤人最深其实是情。”那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今生的亏欠结局。而沈芳也注定了孤苦无依,浪迹江湖的结局。或许她会跟沈封走镖;或许会在曾经赖以生存的执念一瞬间成为空谈之后看破红尘,遁入空门;或许……无论怎样,我都希望这倔烈的小女人有一个幸福的归处。
若人生只如初见。若四爷与沈芳仅止于河边的偶遇,她抬手擦汗的娇俏可爱,他打马经过时的惊为天人;若两人只仅止于蒙古包巧遇,他邀她走走,她对他说夜行多露;若两人仅止于草原市集相遇,他对她说好巧,她分明记得他,却故意问道你是谁;若两人仅止于桑间濮上耳鬓厮磨。结局会怎样?或许不如此刻一般刻骨铭心,但至少不失为一桩浪漫的风花雪月。若能仅止于此,我希望就仅止于此吧!然后沈芳跟四爷回宫“红颜未老恩先断”也好,两人就此分别相忘于江湖也罢。爱的不深,就不用如此受伤。
沈芳标准的小女人姿态,从河边娇俏的擦汗开始逐渐的在我们眼中展现。少年时代的她娇生惯养,养在深闺,或许懂得“改土归流”之类的朝政,或许诗词歌赋无一不通,或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或许……但却未见得懂政治的黑暗与世事的难尽与复杂。所以才有了她是非黑白的性格基础,加之倔强、刚烈的天性,便只能从“我”的角度出发了,不是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的想问题,而是不能,如果多想一点别人,自己会委屈致死的。或许她也有过老刺猬的想法“杀一个乾隆还会有干隆、湿隆、万隆,也少不了这么多不平之事”,可若就此罢手,那么自己呢?自己又将置自己于何地?若活着连自己也顾不上,那么又何必活着呢?这就是偏执,然而也正是这份偏执成就了沈芳不同于一般小女人的美,这偏执赋予了她顽强的生命力与柔韧的彪悍。
因为一桩错案,她的生活遭逢巨变,然而她想的却不是自哀自怜,而是不服,不服怎么一个君王就可以如此冤枉一个臣子并牵连其一家,不服怎么可以就凭君王一句话就可以要人生要人死,不服连死都赐、都要谢恩……或许不是没有想到自哀自怜,而是太多的不服已化作了无尽委屈与冤枉形成一种执念,先入为主地占据了整个心思。凭着这种执念,她挺过了军前为奴的艰难时光,苦吗?再苦苦不过心里因执念引起的恨,越苦恨意便越深。正是这一股子的恨撑起了她的生命,若这恨突然消失了,那么她的生活还能剩下什么?这是偏执的悲哀。不止沈芳,你我都有的,不过不如戏里揭露的这么明白罢了。
四爷与沈芳的相遇都没有太过于认真,彼此心存好感,偶遇后巧遇发展成了一场不错的艳遇。若沈芳没有向四爷说过她必讨的血债,四爷为见识过这小女人骨子里偏执的彪悍,或许这一场艳遇也就仅只于一场艳遇而已了。可偏偏四爷见识到了,那个爱娇却又偏执的沈芳,真的是让他放不下。所以他到承德要找她,要帮他。这一切不过是心知所想便有所行动罢了,并没有真真正正的把彼此放在心底。
然而这一切从两人河边谈话后发生了质变,前一刻沈芳帮了四爷打退了怒族的杀手,下一刻沈芳告诉四爷她要讨得血债究竟是什么恳请他帮她。就在那一刻沈芳真真正正的驻进了四爷的心理,那一刻四爷不应该说是乾隆爷无疑经受了重大的打击。康乾盛世的繁荣使得年少风流的皇帝多少有些自负与自得,在宫里他以皇帝的身份听恕妃说怒族的苦与委屈,他不信,他认为只是恕妃年少无知,只是蛮族胡搅蛮缠,但此刻他以四爷的身份看见了自己治下活生生的错误。可谓铁证如山,他受到的冲撞从他震惊、不敢相信的眼神与表情中可见一般。沈芳只当他是无法接受找皇帝逃血债的事实,又怎知在他的心里她已不是一场风花雪月,而成了自己失败的证据。
可以说四爷对沈芳的爱从这一刻开始埋下了种子,先前的挂念只是出于一种猎艳的好感而已。或者可以这么说四爷对沈芳的爱掺杂了太多的不纯粹,因为从这一刻开始四爷对沈芳的感情才刚刚入了心,爱才刚刚萌芽而已。
交往越深,沈芳的执念表达的便越强烈,四爷对沈芳的亏欠也就越深,爱也就越深。或许有人说这不是真的爱,因为掺杂了太多,但这样刻骨的感情我们不称之为爱又能称之为什么呢?毕竟那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出自内心的怜惜。那夜,沈芳对四爷说其实伤人最深的不是血债,而是情,血债有得讨,而情债却无从讨起。那一刻,四爷从头到脚所有的细胞怕事都充斥着对沈芳的亏欠,他甚至就要忍不住说出他的身份了。最终他压抑了冲动,他是冷静的男人是英明的皇帝,只暂且把着亏欠搁在了心底,在心底久了也就慢慢变成了对沈芳更深的怜惜与爱护。
四爷是这样爱着沈芳,沈芳又使怎样爱着四爷呢?她从一开始就在躲他,是因为她的心里只有血债容不下其他,也是因为她怕,她知道“情”伤人至深,而她被血债折磨的伤痕累累的心已经不起“情”所伤,所以才不断的躲吧。之所以躲是因为心存好感,蒙古包外他明目张胆的调戏,桑间濮上的耳鬓厮磨,若一个女人没有把这个男人放在心底又怎么可能容忍至此呢?她请他帮忙讨血债,他震惊了,但仍不忘对她说明天给她答复。她却没有等他的答复,而是逃开了,逃得不是四爷,而是自己,她怕听到她不想听的答案,她怕受“情”所伤。于是,索性做了一只鸵鸟。如此沈芳对四爷的爱是先入了心的,所以四爷说沈芳的好是要慢慢地品味的,那是想爱而不敢爱却又发自内心的柔情与关怀啊!所以注定了四爷要亏欠沈芳的。
云南大庙相遇是意外也是惊喜,沈芳无疑是快乐的,情路上她暂时没有伤到,他追来云南是与她得血债有关的,即便他没有说,她心底也笃定。一个满心亏欠化作真心怜爱,一个满心愉悦感受情之所系的依靠,这便是他们的爱情了。虽然她说“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但还是忍不住问他成婚了没,虽然她不想“三宿桑下”但还是被“桑”牵绊了。
他冒着生命危险就她,眼看着随昙的身体瞬间成为碎片,即便知道他是乾隆,是债主,也是忍不住揪心的吧?又怎能不感动。下一刻,看到他安然无恙,又想到他就是乾隆,心底里的执念又起,她要杀乾隆,挥剑便刺。这一剑是必须要刺的,因为那是这些年来她活着的理由,她必须给自己一个交代。他以手接剑,剑锋划破手掌,她心底已范疼,纵使沈封不来第二剑她也刺不出的。第一剑是心底的执念使然,是下意识的;第二剑时,失去的感性与理性都回来了,对于这个男人她感性理性上都已矛盾,又怎会刺得出?她问他疼吗?他说只要你在我身边我无论怎样都不疼。那不是情话,那是知道即将失去,却想要抓住的浮萍。她说,我们以后都不会相见了吧?天涯海角我会记得你的,四爷。不会相见是因为血债的终结,会记得是因为“情”之所衷。她用这两句话为他们的恩怨划下了句点。这一刻的沈芳已从小女人的姿态中成长起来,这样的决绝,何其的干脆潇洒!他对她说“跟我回宫,我让你看看我是怎么对你,怎么对沈家的!”其实何必看,宫里有个恕妃已是活生生的例子,纵使再多的爱怜与愧疚,也不能只顾着这一人,他还要顾祖先为他们祖先出过力的哈达钦拉族,或者别的债、别的恩、别的情。他自己也明白的吧,他这句话说的何其的没有重量!所以他想如果我只是一个马贩子该多好,那么这个小女人便不会如此受伤,那么即便是在这小女人为别人受伤的时候我也可以安慰她!
这以后,是相见不如不见。他想起她说“一寸相思一寸灰”,那样的灰心,或许不止为情,也为他治理的天下。还记得他说过,一个皇帝做的再好,也是有好多人要找他讨债的,有讨不完的债。所以还是不去想的好吧!
不恨天意弄人,恨只恨人生不如初见时!
PS:没想到写沈芳我能写这么多,可能我骨子里的“小女人”情结作祟的缘故吧,看沈芳我特能理解她的偏执,她的爱,她的恨,她的决绝,她的倔强与刚烈,因为我们在初长成的十年前何尝不是如此呢?世间只有我而已。在我看来程淮秀是有些仙气的,趋于完美的,世界女人所有的美她都占齐了,所以写她我颇费纠结,耗时3个夜晚也未能写成心中所愿,难免有言辞难尽之嫌。写沈芳却是一气呵成,因为她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我过去的影子。写这样的沈芳让我淋漓尽致,但骨子里却还是偏爱淮秀,那是望尘莫及的高度的缘故吗?或许这也是一种偏执,总在期待自己不存在的高度。

戏说乾隆戲說乾隆(1991)

又名:戏说乾隆(中视版) / 戏说乾隆第一部 / Make Bitter Qianlong

主演:郑少秋 赵雅芝 江淑娜 周庭坤 张庭 

导演:范秀明 编剧:宋项如

戏说乾隆的影评

轩轩
轩轩 • 戏说
Clarke
Clarke • 五月